道德的泉源/組成要素22/07/2010

1749.自由使人成為道德的主體。當人以自願的方式做事,可以說人是其行為之父。人的行為,就是在良心判斷之後自由選擇的行為,是可依道德觀來評定行為是好或是壞的。
1750.人行為的道德性取決於:
──選擇的對象;
──追求的目的或意向;
──行為的環境。
對象、意向和環境構成人行為道德性的「泉源」,或組成要素。
這裡所指的"行為(behavior)"包含數個行動(acts)
例如為家庭購物逛街這個行為(行為的本質):
選擇的對象:可以是專心的找那個東西;沒有目標的閒晃;......
追求的目的或意向:為了讓家庭生活更舒適......
行為的環境:
但是有時, 對象的對象會影響到道德的結果:如性行為,發生在夫妻之間/未婚男女/同性之間,因對象的不同而影響道德性。
如果人的意志和真理一樣,而做出這項行動,這個結果就是好的。另外如果一件事的本意是好的,但人利用它的好來實踐不好的意向,這樣行動就變成錯誤的行動了。所以基本的判別標準還是建立在1750,但有一些情況eg美的概念,要視情況而定了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